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团委官网欢迎您!
实践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顺利开展石刻密码·非遗匠心——千年文脉的守护与新生主题研学活动
日期:2025-05-26  发布人:团委  浏览量:8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2025年5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组织师生赴大足石刻开展石刻密码·非遗匠心——千年文脉的守护与新生主题研学活动,在带队老师许梦芹、欧灵芝的带领下,36名学生干部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以实践研学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image.png

大足石刻研学

宝顶探秘:邂逅石刻传奇

清晨,研学团队抵达宝顶山石刻,踏入景区,葱郁山林环绕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师生们首先来到了宏伟的“华严三圣”造像前。高达7米的巨型造像依山而立,衣袂飘飘,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神韵非凡。居中的毗卢遮那佛面容慈悲祥和,文殊、普贤二菩萨侍立两侧,手中所托石塔重达数百斤,历经千年而不下坠,其精妙的力学设计令人称奇。学生干部围绕造像仔细观察、热烈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展现出学生干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风貌,感受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智慧。

image.png

讲解员讲解石刻

image.png

同学们认真听讲解

image.png

“华严三圣”像

随后,同学们来到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参观“父母恩重经变相”场景。一幅生动且震撼人心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母亲怀胎的艰辛、分娩时的痛苦、产后悉心照料孩子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工匠们用精湛的技艺雕琢得栩栩如生。每一处雕像、每一个表情,都深刻地展现了父母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无尽心血与汗水。一旁镌刻的经文与铭文“三千条律令,不孝罪为先”,更是以直白而有力的方式传递着孝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发出感慨,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之恩重如泰山,懂得感恩父母、孝顺长辈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

image.png

“父母恩重经变相”场景

image.png

同学们认真听讲解

5万余尊造像、10万余字铭文,每一尊都承载着故事与历史。同学们边听讲解边观赏,完全沉浸在古老石刻的魅力之中,从佛教故事到世俗生活,从精湛技艺到深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拓印体验:传承匠心技艺

午后,师生们来到石刻拓印体验区。体验区的工作人员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石刻拓印制作工艺演示,详细讲解了润湿宣纸、拍打鬃刷、晕染墨色等关键环节。同学们围在旁边,全神贯注地观察每一个动作,眼神中透露出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渴望。

image.png

工作人员演示石刻拓印制作

随后,同学们分批体验石刻拓印制作。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将宣纸覆盖在石刻上,喷水使其贴合,再用鬃刷拍打,最后用拓包蘸墨晕染。过程中,有同学因喷水不当、拍打不均出现状况,但在工作人员和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都成功完成拓片。看到自己的作品,同学们满是自豪与喜悦。他们表示,这次体验不仅学到技艺,更体会到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耐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了敬畏。

image.png

制作石刻拓印

image.png

同学们体验石刻拓印

脸谱绘画:绽放创意光彩

与此同时,另一批同学们正在进行脸谱绘画活动。工作人员准备好空白脸谱、颜料和画笔,同学们按兴趣选择样式创作。有的选京剧生角脸谱,勾勒眉眼胡须展现英武;有的选旦角脸谱,描绘柔情体现温婉。大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现代元素与传统脸谱结合,创作出独特作品。有的添加卡通形象、动漫符号,让脸谱更具时代感;有的运用渐变、晕染技巧,使色彩更丰富立体。带队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交流探讨技巧创意,鼓励大胆创新。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创作热情高涨,现场气氛活跃。

image.png

脸谱绘画现场

image.png

同学们认真绘画脸谱

image.png

脸谱绘画

image.png

脸谱制作成果

研学感悟:肩负文化使命

此次研学活动以“观石刻、做非遗、悟文化”为脉络,让同学们在行走中感知历史厚度,在动手实践中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此次研学活动是实践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在研学活动总结分享会上,学生代表张刖说道:“这次大足石刻之行,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操作,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作为学生干部,我们要把这种匠心精神传承下去。同时我们要以身作则,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位同学,在校园中营造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未来,参与研学的同学们将继续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院内组织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image.png

参与师生合影留念

通讯员:喻姝婷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