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团委官网欢迎您!
【陶行知与育才学院】
日期:2020-11-03  发布人:团委  浏览量:9

 

育才学院实现陶行知办学遗愿的成功探索路

王承鳌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有幸在陶行知当年办育才学校故地合川草街镇办学,实现了陶行知创办“育才大学”的遗愿,在九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学院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步入了全国318所独立学院的前列,创造了“有教无类”的“新平民教育”的办学奇迹。

一、陶行知立志创办育才大学的背景链接

陶行知创立育才大学的意向是在他创办育才学校时就立下的愿景。实际上他在1936年发表的《新大学大众的大学》一文中,就响亮地提出了“新大学”的概念,明确地阐述了创办新大学的宗旨和构想。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于1939年2月15日陶行知风尘仆仆赶到重庆,他胸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教育立国之抱负,立即着手筹建育才学校的事宜,于7月20日育才学校在北碚北温泉小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又于8月初迁至合川县草街子凤凰山上的古圣寺正式上课。学生是来自全国15个省的战区难童,校董事会事务所设在北碚。

陶行知明确规定了办学宗旨,即“用生活教育之原理与方法,培养难童之优秀儿童,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人才”。学校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在中学部设有普通组和特殊组,而特殊组又分自然、社会、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六组。学校设置的特殊组,确实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革命者、建设者和领导者等优秀人才。

陶行知在他未写完的《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一文中指出:“育才学校在千灾万难中居然活了五年,可算是一个奇迹”,“我们纪念这个奇迹之最好方式,是爱护它、保护它、发展它、繁荣它”。从这字句行间里,无不表达出陶行知想把育才学校办活、办好、办大的强烈愿望。1944年12月20日陶行知在他召开的朝会上,向全体师生明确提出了要将育才学校办成育才大学的抉择意向,要求“创办农业组和工艺美术组,以为创立育才大学之初基”;同时,陶行知对创立育才大学的办学方针,也作了明晰阐述:“我们想说得更清楚些:‘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大众,在止于大众的幸福’。……人说育才好比一个‘小大学’,即使育才长成了一个十足的大学,也是一贯的要根据这个道理去办。”但当时的育才很遗憾没有成为大学。一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能;二是因为抗战胜利后,育才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重庆红岩村,一部分随陶行知迁去了上海,未能使育才学校成为育才大学。

二、实现陶行知遗愿,创办育才学院

凤凰山下,钟鼓溪畔,坐落着合川区草街镇,这个小镇,因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而名扬四海。当年鞠躬尽瘁的陶行知想将育才学校办成育才大学未果的夙愿,于60年后的公元2000年,在这里终于办成了一所大学,即悄然崛起的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涌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潮,客观上这就为继承陶行知办育才大学的遗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我国的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当时的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的原育才学校的老校友们都希望在合川草街镇创立育才大学。后经多方商定,2000年1月20日由合川市委市府正式发函,特邀请比邻合川的西南师范大学举办,并约请重庆利昂实业有限公司参与投资。面对创办育才学院新的历史使命,西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长楷、校长邱玉辉、副校长何向东等党政领导态度坚决,积极回应,立即成立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办学场地问题,颇具眼光、情种教育的重庆利昂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春先生,欣然同意将已迁成都的华川机械厂旧址土地全部买下作为办学场所。志同道合的机缘,使双方很快在2000年1月30日达成了《关于联合举办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的协议》,并把“古圣寺育才学校作为学院的实习基地”。

这种民办公助的新型办学模式,无疑为育才学院的迅猛崛起,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办学基础。但当时提供的办学场地,是一个废弃的兵工厂。而当时办学的双方都作出了当年筹建当年招生的决定,面对这一片废墟,校企双方想到陶行知当年办育才学校时虽处“三无”困境和反动政府的经济封锁,仍能高举“集体的新武训”精神的旗帜,创造出了办学奇迹。在陶行知的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激励下,坚定了卧薪尝胆的创建决心,坚定了卧薪尝胆的创建决心。经筹备组决定,暂租借合川市委党校启动办学,“天道酬勤”,到2000年8月。录取的新生于9月9日在合川市委党校隆重举行了“行知育才学校成立暨新生开学典礼”。说来很巧,育才学院的开学典礼与当年育才学校情形一样,都没有在本校址举行。

2001年7月,学校由合川党校迁入现在校址草街镇大庙村办学。2003年4月,教育部以教发函(2003)字66号文下发了《关于同意试办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的批复》,后因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也合并,组建成西南大学,于2005年11月13日教育部又正式下文更名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校园面积2100亩,山林草木覆盖率达70%;校园总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现拥有校产价值总额达5.5亿元;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9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开设文、理、经、法、工、管、农7大学科,63个本专科专业,具有48个民族计17000余名的在校学生和890余名的在编专职教师的办学规模,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8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70人。学院7届毕业生平均综合就业率在90%以上,6届本科毕业生西南大学学位授予率达82%以上;参加考研的6届毕业生录取率达10%以上。

学院参加北京、香港等地举办的全国性文艺大赛获金奖多项。2005年至2006年,学院被授予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被中宣部、团中央等单位命名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党建工作是民办教育体制最富挑战性的难题,但我院的党组织机构健全,思政工作扎实,形成了强化党的组织领导核心、确保服务教学中心、凝聚师生人心的“三心”合一的命运共创体。重庆市委组织部和教育工委还特地在我院举办了民办高校党建现场会,推广了学院创建党建工作的经验。九年来,学院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下,以加强“三风”建设为着力点。在教学质量上,重点抓住了“三大工作体系”的建设:即建设好精品课程为突破口的课程优化教学体系、评教评管评学的质量监控督导工作体系和专业学科“三实”(实训、实验、实习)教学的保障工作体系。按陶行知“因材施教”、“改进教法”的教改思想,学院根据48个民族的学生来源的实际,进行了“差异教学”和“分层教学”的成功实验,有效解决了“三本”学社中的“学科补差”问题。学院坚持“科研兴教”的强校方针,党工委成立了党建研究会、陶行知研究会,有冈有序地开展了“校本课题”的有效研究。学院创业班子,强化了“厚学养徳、树人育才”的校训文化的传播力,命名了“行知大道”,建起了陶行知雕塑花坛,创办了陶行知研究会的《会刊》。

三、探索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办好育才学院

育才学院虽具有应地应人应时应运而生的学陶渊缘和研陶的无限情怀,但对传统和弘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也有个探索和深化的渐进过程。作为创新型、生长型的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怎样才能将学陶和研陶工作做实做好呢?通过九年办学实践,我们深深地感悟到:“陶行知思想”的时代活化力,“陶行知精神”的时代号召力,“陶行知人格”的时代魅力。总结“育才人”的办学体验就是要始终坚持陶行知的教育改革论,以他那平民主义的教改目的、回归生活的教改理念、勇于创造的教改精神、审慎实验的教改方法,做好“三个一”: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做好“行之行”于“真善美”的统一;二要在教学改革的方法上,坚持做好“教学做合一”;三要在学院发展目标的指导方针上,坚持做好“创造第一”于“科学发展”的统一。育才学院研陶有“六法”:

一是强化对陶行知“大兴平民教育、谋大众幸福”的办学思想的研究与运用,有效的解决了学院立教报国、民办为公、育人为本的办学指导观问题,确立了“校以师为本、教以生为本、生以能为本、学以德为本”的立校原则;二是强化对陶行知“做真人”、“做自立人”、“做人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和运用,有效解决了学院学以养德、学以修身、学以致用、学以报国的人才培养教育观问题,确立了开展“四成”(即学业成才、心理成熟、品格成人、创业成功)教育的学生培养观;三是强化对陶行知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有效解决了学业开展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合格人才的方法论问题,确立了实施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特殊发展的“四创”目标要求(即学业创优、思维创新、就要创路、实业创富);四是强化对陶行知创造教育的“五大目标”、“六大解放”和有效解决了造就开拓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发展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强化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的研究与运用,有效的解决了“三本”学生会学和教师会教的教学质量观问题,确立了“四主”教学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主标)的强教原则;六是强化对陶行知“做大众的人师”、“爱满天下”和“叫人求真”的思想研究与运用,有效解决了以陶为师、精业爱生、身体力行的“双师型”师德观问题,确立了“学道尊严生为贵、传道授业师为尊”的走近学生、赏识学生、发展学生、创造学生的新型师德观。

通过九年办学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学校领导层和教职工对陶行知的“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教育办公、教育造人“的办学功能的真切认识,从而坚定了办好民办教育的终生职业决心。为此,我们依据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特色化、本土化、个性化和人文化人才的趋势,特将“育才特色”、“育才模式”作一简明的的概括:

一是创办了“育才特色”。所谓“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发展方式和原创能力,它是一所学校在生存战略、价值战略和发展战略上的必然选择。故“育才特色”可用“三个一”概括之:即打重了天、地、人“三合一”的校园景观文化特色;推行了“三业一体化”(即办好专业、服务就业、指导创业)的施教特色;实行了情(以情化人)、理(以理服人)、法(以法律人)“三合一”的管理育人特色。二是塑造了“育才精神”。所谓精神,就是人们对理想目标的价值追求。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故“育才精神”可用三种精神概括之:即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立功立业的“创造精神”,尊师爱生的“和谐精神”。三是构建了“育才模式”。所谓的“办学模式”,是指一所学校为完成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依据自己的校本实际,形成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优质教学、绩效等多方面的组合结构框架,它具有创新性、本土性、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故“育才模式”可概括为“治学之道,‘三本’强校”的办学模式:即创办特色抓“校本“,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创新管理抓“人本”,增强团队凝聚力;创造效益抓“成本”,增强综合发展实力。在办学模式的确立下,育才学院近些年又提出了“研陶强校,创造为本”的发展新路,即一是创校奠基举陶旗,坚持以陶立校;二是创特强本步陶路,坚持师陶活校;三是创新发展陶纲,坚持研陶兴校的办学新要求,学院在陶研会的促进下,正在形成“学陶师陶研陶,强师强生强校”的自主创新、特色创造的命运共创体大行动。

 

 

 

(此文刊载于《生活教育》2009年8期)

收藏本页